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二章 广东阴云 (第4/4页)
孙文的处境,处心积虑的想要挑动孙文起来抗争。” “哎。” 两人都叹了口气,孙中山接受日本的扶持,其实是个败笔。 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的影响,但实际上,却使得孙中山等人失了民心。 东北挑起中俄战争,结果却打赢了这场国战,使得李安生一时人望无二,连袁世凯都熄了压制东北的心思,更何况孙中山。 有了《中俄圣彼得堡和约》,现在全国都在期盼着中华民国政府能够进一步的取消各种不平等条约,取消列强的特权,对大国崛起的渴望,甚至许多刚吃饱了饭,在田头闲聊的老农们,都要议论上几句。 陈炯明就得到了许多广东资产阶级的支持,而国民党还是没有能够找到准确的自身定位。 内战真要打起来,广东能不能铁板一块,一致的支持孙中山对抗中央政府,这还是给未知数,如今孙中山给袭击事件影响,做出了不明智的决定,也是场祸事。 就连武汉方面,能不能无条件的服从孙中山,也是个大问题。 “不知道竞存近来提出的联省自治,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程璧光转换了话题,他也知道继续深谈下去,陈炯明也会尴尬。 陈炯明点着头,打起了精神,仔细的说道:“前日梁启超先生写信给我,他也赞同联省自治,提出了三点看法。一、同人确信旧式的代议政治,不宜于中国,故主张国民总须在法律上取得最后之自决权。二、同人确信国家之组织,全以地方为基础,故主张中央权限,当减到对外维持统一之必要点为止。三、同人确信地方自治,当由自动,故主张各省乃至各县各市,皆宜自动地制定根本法而自守之,国家须加以承认。” “总的来说,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其实让广东暂时联省自治,何尝不是个缓和的机会,但是我现在说的话不顶用,我也左右无法,现在日本人说的话比我管用。” 说来说去,陈炯明对日本人也是一肚子的怨气。 日本扎根于台湾,想要与广东互通声气,将战略放在了广东,而不是东北,也是无可奈何之举,但是却使得中国出现了内战的危险。 陈炯明并不看好这次内战,很有可能国民党军队会很快战败,在广州等地编练的那五个师的兵力,全部使用日本提供的制式装备,战斗力并不会高到哪里去。 他也很是恼火,广东的大笔财政收入都给军费占去了不少,他作为一个广东都督,自然是憋屈无比,但是他只能忍耐,可他的耐心总要消磨掉的一天。 李安生一直在推动中华民国推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九年、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甚至在推动将这两项写入宪法。 虽然东北的全民免费医疗还未能完全落实,重大疾病还需要个人负担一部分,可是却规定先看病后补交费用,所以大多数困难患者补交不上的费用,也就都由东北政府买单。 而且东北自身的财政能力负担整个东北的免费义务九年教育,免费提供学生午餐有些吃力,但东北还是坚持了下来。 东北甚至征求了中央的同意,暂时先在东北实施这些政策,算是走在了全国的先列。 陈炯明本来想要追随东北的脚步,在广东也实施全民免费义务九年教育以及全民免费医疗的政策,可是由于在财政收入分配上头,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指责。 而且中央宣布将在年底之前实现分税制,这更是在逼迫全国各地都将财政收入重新要部分上缴中央。 这对一直截留税收的广东地方政府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或者说,对于孙中山扩军备战的计划来说,绝对不能接受。 孙中山情愿将大笔的财政收入投入到军队中,也不愿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对民众医疗的投入,这让陈炯明灰了心。 为什么给他们抹黑到一塌糊涂的东北反而可以实施,富裕的广东就不行呢? 广东的富裕是全国皆知的,尤其是这两年,发展的步伐并不亚于东北与两江,受益于良好的基础,以及地利位置。 陈炯明本来是想大展抱负一番的,可是,他的脚步给硬生生的拖住,不能不说这是场悲剧。 他现在想施加自己的影响,制止这场战争,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如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