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二百八十一章 飞机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飞机厂 (第3/3页)

只有徐绍桢的新军第九镇,才是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值得程德全去拉拢。
  张勋这个江南提督一支很跋扈,对徐绍桢的新军第九镇也是一直看不起,百般挑衅,要不是徐绍桢隐忍,早就闹起了军队私下里互斗。
  由于之前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较为保守,旧军的力量也一直很强大,致使新军第九镇能够得到的阳光雨露很少,始终发展不起来。
  无论是经费上还是军械物资上,都供应的不是那么畅快。
  长此以往,底下的官兵都闹起了意见,对张勋为首的旧军更是一肚子的气。
  这次程德全出任两江总督,李安生出任江苏巡抚,自然跟徐绍桢一拍即合,双方都是一路人。
  徐绍桢亲自试用了新步枪,感觉还真是不错,爱不释手,李安生也答应他首批的产量都优先供给新军第九镇,毕竟是江苏自己的军队。
  程德全也许诺将新军第九镇的编制略为改变,与北洋六镇一律相同,增加些兵员,将以前的缺额全部补足,官兵待遇上也跟北洋六镇看齐,甚至还要多一些福利待遇,毕竟第九镇官兵都是有知识底子的,很多都是秀才之类的旧文人,自然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生出效忠之心。
  北洋六镇的一镇兵力为12500多人,而新军第九镇则只有9000出头,少了3500多人。
  程德全将这部分兵力补足,实际上就是想要培植绝对忠于他的官兵。
  多了3500多人,整个第九镇上下编制就会大变样,通过一些程德全与李安生招揽的军官来掺杂进去,获取了部分军权。
  李安生可不想看到辛辛苦苦的花了本钱培养的一支军队到时投入革命党人的怀抱,白费心思。
  故而,他与程德全商量着,逐渐的潜移默化,培养大批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不偏激的开明官兵,而不是一帮只知道武力造反的偏执狂。
  所幸徐绍桢对第九镇的控制力还是足够的,这点让程德全很是安心。
  徐绍桢这次很满意,收获了一批新式步枪,虽然这些步枪没有在北洋新军中推广开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步枪必定会成为整个新军的制式装备,到时候新军第九镇就能够拥有一定的优势。
  他也参观了李安生从美国购买的新式镗床、磨床等设备,还有那台3500吨水压机,让他叹为观止。
  让他更加震惊的是,江南制造局还准备自己制造105毫米榴弹炮,过去中国的几家兵工厂只能造一些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炮之类。
  据他所知,目前德军开始大量装备去年正式服役的克虏伯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款榴弹炮比1898年开始大量列装德国陆军的旧型号更为先进,为何江南制造局能够得到这项技术。
  江南制造局发生的改变让他越来越心惊,也是越来越激动,这些都将给新军武备带来极大的变化。
  李安生在旁边跟他解说起黑龙江新军的炮兵编制起来,除了六炮制对四炮制的优势,还谈到了榴弹炮与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当初黑龙江新军依靠新式迫击炮在满洲里等地多次击溃了俄军,使得徐绍桢对李安生所说的新式迫击炮颇为感兴趣。
  要知道,现在欧洲的主流是法国75毫米速射炮以及德国的105毫米乃至150毫米榴弹炮,李安生提出了大量使用迫击炮的新战法,但是很对他的胃口。
  江南的交通运输要方便些,也是最适合装备105毫米榴弹炮以及迫击炮这个组合的,没有必要配备大量其他的火炮,以免后勤压力陡增。
  将来李安生也准备研发更大身管倍径的105毫米榴弹炮,甚至是150毫米重型榴弹炮。
  由于海军的没落,岸防压力较大,将来也需要各种大口径的岸防巨炮,向外国进口的话要花费大笔的资金,要是能自己造,当然要尝试一下。
  徐绍桢指着制造局新开辟出来的一大片空地有些疑惑的说道:“不知此处可有什么名堂?空了这么大一片地方,难道是有重要的厂局要建?”
  李安生哈哈大笑道:“这个是自然的,这可是将来咱们对付闯入近海与长江之敌舰的最大利器。”
  这片空地已经开始修建部分房屋,而且还修起了几个简易跑道,临时库房里头还堆着一大堆从美国运送过来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组装起来,可是能够装配出一台飞机的。
  冯如即将赶到上海,在旧金山登船的时候,他已经将飞机拆卸下来,先行打包发送到上海来,成为制造局的一份财产。
  冯如他本人将出任制造局属下的飞机厂的主管,他本来就是个机械发明天才,李安生甚至在考虑,让冯如发挥更大的作用。
  眼下飞机制造正当其时,进行大量的研究,从而不断的开发各种新式飞机。
  李安生在未来的五年之内,也没有太多的野心,只要能够使得飞机厂出来的飞机能够准确无误的将炸弹扔到外国舰艇的头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