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6章 中间计怀王驱贤伪献地张仪欺楚 (第9/12页)
向她。 白云闭目运神,不一会儿,额头沁出汗珠。 白云渐渐睁眼,盯住怀王,良久,语气缓慢,有力,一字一顿:“大楚之王,巫咸大神给出警示,此梦大凶!” “唉,”怀王又是一叹,“梦是不吉。不瞒二位,丹阳乃楚兴之地,又近商於,近些年来,因秦人之故,寡人未能应时祭拜,想是先王惦念寡人,特托此梦。寡人本欲亲往祭祀,可眼下朝务繁忙,难以脱身。”看向屈平,“遍观朝中,既知礼仪又知寡人心思的只你一人,寡人只有劳烦你前往祭祀了。”拱手,“请你务必代寡人向先祖陈明心迹!”转向白云,“也劳祭司辛苦一趟,陪同左徒,担当主祭!” 屈平惊呆了:“这……”看向白云。 白云闭目。 “回禀我王,”屈平回过神来,语气急切,“先庙祭祀为社稷大祭,当依天地时序,或行春祭,或行秋祭,或行岁末大祭。方今之时,适至盛夏,阳气极盛。祭祀非时,臣恐先祖非但不能得祭,反倒会受到惊扰!” 显然,屈平点到实处了。 “这……”怀王一时想不到应对,正自踟蹰,旁侧一阵响动,靳尚由侧室转入,身后跟着子启与子兰。 子启扯一下子兰衣襟,双双叩拜:“儿臣与兰弟叩见父王,请父王下旨!” “芈启、芈兰听旨!”怀王顾不得许多,照着预演的台词朗声宣旨,“明日辰时,你二人陪同左徒、祭司前往丹阳先庙,代寡人祭拜先祖。芈启可代寡人行祭,芈兰作尸,礼仪程序谨听左徒、祭司,不得有违!” 子启、子兰叩首:“儿臣领旨!” “左徒、祭司,听旨吧。”怀王转对屈平、白云,语气笃定,“寡人已经晓谕庙尹,一应祭品,由上官大夫知会太庙配置。”长叹一声,“寡人累了,全都告退吧。”缓缓起身,出侧门而去。 事出意外,但显然是一个谋好的局。 屈平、白云不约而同地看向靳尚。 “左徒,祭司,”靳尚拱手,“辰光不早了,这去筹备吧,莫要误了王命!” “靳尚,”屈平逼视靳尚,眼中冒火,一字一顿,“你……你们……真的是想亡楚吗?” “亡楚?”靳尚盯住屈平,一脸不屑,“我泱泱大楚,方圆五千里,生民逾千万,举袂蔽日,挥汗倾雨,何人来亡?危言耸听之人,靳尚今日见矣!”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作为王臣,王命即出,屈平不能违抗。 翌日辰时,万念俱灰的屈平将左徒府交给屈遥,将草庐托给园丁与囡囡,在鄂君子启、公子兰及太庙巫祝、巫女、卫士等一众行人的簇拥下,无可奈何地登上大车,随行在长达二里许的王祭队伍中。作为楚宫祭司,白云另乘一辆,是南宫的后辇,跟在屈平车后。 王祭车队行至郢都北郊十里长亭,突然停住。 代王身行祭的子启敲响屈平车窗。 屈平拉开窗帘,看向他。 “左徒,”子启轻声,“这儿是十里长亭,有人设宴饯行,有请大人并祭司!” 屈平怔了下,跳下轺车,见白云也跳下来,向他走过来。 二人互望一眼,跟从子启来到路边的长亭里。 屈平晓得这个亭子,亲人送行远旅之人,通常在此亭处作别。亭子原本是通透的,但此时被人刻意布置过,四围绕亭柱裹起一层素色麻布,如同搭起一座帐篷,从外面看不到内景。 子启掀起一道帘子,伸手礼让。 屈平、白云双双走进,各吃一惊。 亭中摆着三张几案,案上各摆几盘食物和饯行的酒具。中间主位赫然坐着王叔,左右两个客位空置。 子启没有进来,将帘子放下后,退后几步,守在亭外。 屈平、白云平静下来,相视一眼,揖礼。 王叔没有起身,拱手回个礼,指点左右几案。 屈平、白云分别落席。 王叔看屈平一眼,随即转向白云,盯住她看。 白云与他对视。 约过三息,王叔收回目光,化出个笑,起身,执壶斟酒,斟毕,回主位坐下:“老夫在此守候,只为二事,其一是为左徒饯行,其二是为祭司。”举酒,“先说其一,为左徒饯行,干!”仰脖饮完,置空爵于案。 “谢王叔厚意!”屈平端起面前酒爵,饮下。 白云没端,只将两只大眼死死地盯住王叔。 “至于其二,”王叔看向白云,“听闻祭司下山是为寻找一物,”伸手入胸襟,摸出他的半只玉佩,“请祭司审审,这个可是?”递给白云。 这是白云期待过不知多少次的场面。白云只未料到,它竟于此时此地以此种方式呈现。 白云接玉佩的手微微颤抖。 白云双手接过。 白云没有审。白云只是久久地捧在手心,任由两颗大泪珠盈出眼睑,滚落下来。 王叔的眼睛湿了。 白云将玉佩缓缓贴向心窝,良久,伸手入襟,摸出她的玉佩。 白云将两块玉佩并列,排齐。但听“啪嗒”一声,两块玉佩合而为一,构成一个完美的圆佩,龙飞凤舞,缠绵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