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6章 中间计怀王驱贤伪献地张仪欺楚 (第3/12页)
不足与谋!”当即召来族中骨干,安置善后。 陈轸亦无奈何,与昭阳谋定应对之辞,回家洗洗睡了。 果不其然,早餐刚过,昭阳接到王旨,入宫觐见。 “昭阳,”怀王神色不悦,直呼其名,“听闻你昨晚一宵未睡,都在忙活什么呢?” “回奏我王,”昭阳拱手,“老臣前半夜未曾入睡,后半夜却睡踏实了。” “哦?”怀王倾身,“前半夜为何未睡?” “前半夜里,有徒众在郢都街巷往来奔走,且持械披甲。郢都乃京畿重地,有人持械披甲,于夜半时分奔走于街巷,身为令尹,老臣不敢大意,恐其滋事生非,有扰我王清静,是以不敢入睡。” “是何人聚众持械,奔走于街巷?”怀王二目如炽。 “老臣初时不知,是以紧张。”昭阳捋一把长胡,缓缓说道,“及至后来,老臣查明持械之众纷纷聚往王叔府,老臣适才放心,于后半夜安然入睡了。” 见昭阳应对如流,且毫无破绽,不见一丝儿慌乱,怀王释然,脸上浮出笑:“呵呵呵呵,看来是误会了。”指向外面,“纪陵君、彭君他们本打算于今朝赶赴云梦苑猎狩,是以于夜间筹备,不想却……呵呵呵呵,昭卿有此戒心,寡人复何虑哉?” “谢我王宽谅!”昭阳略顿,从袖中取出令尹府金印,双手捧上,“老臣已过花甲,原还撑得住,近日却是撑不动了,眼花耳鸣,头皮发麻,手亦发抖,请疾医诊断,说是肝脾双虚,心肾不交,嘱老臣多休息,少劳作。敬请我王看在老臣多年驱驰的苦劳上,准允老臣请辞令尹,以养天年!” “这……”怀王略顿,语气关切,“也好。人生于世,惟生死为大。昭卿为国戎马驱驰一生,该当有个福寿晚年!”示意内尹收回金印。 “谢我王恩准!”昭阳起身,叩拜于地。 “昭卿请起!”怀王扬手,待昭阳坐回席位,指着案上金印,“以昭卿之见,何人可执此印?” “老臣已举一人,左徒屈平!”昭阳应道。 “除屈平之外,你可有举荐?” “臣无举荐!” “好。”怀王看向他,目光柔和,抬手,“昭卿,随寡人园中一游,可否?” “老臣敬从!” 君臣二人走出偏殿,沿宫中林荫道一路走到后宫,恰好被守在巫咸庙的靳尚看个正着。靳尚见内尹只是远远地跟在后面,距离超过五十步远,遂走过去,拦住他,套出昭阳请辞令尹、大王已经准允的事。 靳尚谢过,使人禀报南后,请她前来巫咸庙。 不消一时,南后赶至。 靳尚就楚国各地筹办巫咸庙等一应诸事禀报一毕,给南后使个眼色。 南后支走身边人,盯住靳尚。 “郑袖!”靳尚一改往常,直呼其名。 郑袖打个惊怔,一脸错愕:“上官大人?” “还记得当年的事吗?”靳尚一字一顿。 “什么事?”郑袖愈发怔了。 “襄陵的事,南城门!” “记得。” “还记得你的父兄、母亲死于谁手吗?” “记得。” “他是谁?” “昭阳。” “你来郢都,这有几年了?” “记不得了。五年?六年?” “君子报仇,十年不迟。女子不是君子,应该不需要十年,是不?” “上官大人?”郑袖眼睛眯起,不无狐疑地看向他。 “你们郑家的仇人,”靳尚指向庙外,“此时此刻,应该就在宫中。你郑袖若想报仇,大可一试了!” “你……”郑袖惊呆了,盯住他,“意欲何为?” “让你报仇呀!”靳尚应道,“昭阳今日请辞,不再是大楚令尹了!” “可他……” “就在昨夜,他聚集族兵,意欲剿杀王叔、鄂君、彭君等众王亲,所幸王叔早已有备,未能成功。今晨王叔入宫,责斥昭氏,大王召其问罪了!” “大王既已召他问罪,岂不是好?” “可大王没有证据,让昭氏三言两语搪塞过去了。” “这……”郑袖皱眉。 “昭阳今已获罪于大王、王叔并一众王亲,这又因疚辞职,已成落水之犬。娘娘若想报仇,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可我……”郑袖苦丧起脸,“怎么报呢?” “臣斗胆借娘娘一只耳朵!”靳尚起身,凑在南后耳边,如此这般嘀咕一时,郑袖点头。 是夜,郑袖候得怀王至,迎至门外,携其手入内,挥退宫女,亲手脱去他的朝服,挂于衣架,扶他走向内寝。 怀王一脸沉郁。 “我的王,”郑袖柔声,“您这是怎么了?” 怀王轻叹一声,重重地坐在榻沿上。 郑袖端来一个小盏:“这是清露,臣妾亲手接的,大王润润口,说是去火呢。” 怀王轻啜一口,推开。 “我的王,”郑袖笑道,“不会是为昭阳谋反的事情郁结于心吧?” “不是。”怀王顺口应过,猛地意识到什么,抬头,盯住郑袖,“咦,你怎么晓得这些?” “臣妾关注他呢,”郑袖敛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