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三百一十三章 德国必胜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三章 德国必胜论 (第4/4页)

比重低,其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几,真可怜。再这么下去,我真不知道他们该如何维持世界霸主的宝座。”
  “对,他们哪里有资格称什么日不落帝国,夕阳,他们只是夕阳,我们德国才是新兴的霸主。”
  威廉二世觉得李安生的话相当有道理,很有同感,忍不住叫起好来。
  于是,李安生鼓足了劲,继续忽悠。
  “目前英国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并且形成了国内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依赖性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英国经济必须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必须确保无形贸易的收入,必须确保金本位制、自由贸易政策和平衡财政等经济手段的有效运行。一旦这些条件改变,经济的依赖性必然成为一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力量。”
  这些都是李安生根据胖叮当提供的资料所研究出来的,确实,大英帝国的弊病很多,主要就是这些,积重难返。
  威廉二世点头道:“还有法国,法国同样是个依赖海外投资的国家,或者说,在海外放贷,看看法国佬,他们全部是在海外放贷的债主。”
  “我个人很希望德国能够帮助我们在教育上进行革新,我很欣赏德国的教育体制,我认为,德国强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教育方面。例如在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方面, 1838年,普鲁士政府用于教育的支出达300万塔勒,相当于同年英国教育支出的20多倍,1900年德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 ,同年英、法只占0.9%、1.3%。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从1851年到1900年50年中,德国在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共计两百项,远远超出英、法两国之和,无疑,德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迅速采用,促使德国在最新技术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因为德国的强大,才使得我不断的在分析德国成功的原因。也许德国的道路难以复制,但是,只要有那么一点的勇气去尝试,就会受益无穷。”
  威廉二世并不介意李安生对德国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这反而让他感到面上有光,是啊,德国是个新兴的,强大的,未来的霸主,英国注定只能靠边站。
  “我认为,是英国文化中固有的保守因素阻碍了英国工业的不断创新,在处于领先地位之后,英国所做的只是对旧体制和旧技术修修补补,从而使英国在面对世界性竞争时处于被动局面。换句话说,当一个国家丧失创新能力的时候,它就要衰落下去了。”
  英国的衰落是个事实,德国凭借目前这样的发展速度,早晚会将英国远远地甩开。
  李安生都不清楚,要是一战能够晚打上十年,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信,那就是德国很有可能会打赢。
  威廉二世没有想到能从李安生嘴里听到这番高论,对方所表现出来的才华也越来越让他欣赏,他甚至恍惚间以为是德国参谋总部的某位高级参谋在向他慷慨陈词。
  是啊,德国要是能够一直保持这个发展势头,早晚会将大英帝国掀翻在地。
  对方简直说的是太对了,英国注定衰落,而德国将会迎着朝阳冉冉升起。
  的确应该进行部分的战略储备,以防万一,首先从粮食开始。
  而威廉二世也同时开始关心起李安生成为东三省总督的可能性有多大的这些八卦问题,在他看来,如果这个年轻人真能掌握东北大权的话,德国说不定真的可以考虑工业援助。
  “我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取得东三省总督的权力,但是我保证我能给俄国与日本造成相当的麻烦。明年,也许中国会发生点什么?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我希望能够取得德国的支持,在将来可能的权力重新分配中,占得先机。”
  李安生不介意小小的冒充一下神棍,预言明年中国将会出现变局之类。
  “我在东北三省的老部下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他们希望,能够废除东北的不平等条约,去除日俄的枷锁,甚至,讨回被俄罗斯所占据的外东北土地。如果我能取得东北三省的权力,我不介意与俄国发生战争,用炮火与鲜血来夺回曾经的国土。”
  对于德国来说,避免两线作战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比如施里芬计划一直是围绕着速战速决,先解决一线,然后回过头来对付另一线。
  要是俄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大伤元气的战争,那么东线,似乎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威廉二世站起身来,说道:“如果将来你能将战争加诸于俄国,德国愿意提供贷款,提供任何工业援助,甚至,是德国的军火保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