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第3/3页)

世中国在一战结束后的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的技术革新,但是那个时候已近晚了,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若是大生纱厂能够走上市融资的道路,我可以让上海银行帮助大生发行公司债,我可以组织认购,不用担心。”
  不仅是要上市融资,李安生打算从多个方面来扶持民族棉纺织工业。
  张謇咬了咬牙,又看了看笑容满面,跟着一干上海船舶修造业的老板们谈笑风生,毅然下了决心,“行,老朽我就豁出去了,要是股东们不同意,我砸锅卖铁也要将大生纱厂大部分资产都上市融资。”
  李安生知道现在光是提供大笔的贷款还不是时候,要靠着大生纱厂树立一个典范,来带动整个棉纺织行业的发展。
  生丝业也是如此,一个理,李安生既然打算扶持民族棉纺织工业,就不会错过中国的生丝业。
  鸦片战争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生丝业还是世界的主宰,继续辉煌过一段时间。
  可是随着美国、意大利与日本等国生丝业的崛起,使得中国的生丝业迅速的走向没落、
  尤其是日本,目前生丝出口价值已经是中国的四倍,美国市场绝大多数的生丝都是日本货。
  中国丝业生产,长期停留在手工缫制的落后状态。机器生产的起步,大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后起的日本。即使在新生的机器缫丝厂中,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也存在不少的缺陷。
  因之,生产质量的低下,缺乏市场的竞争力,始终是中国生丝出口的一大困扰。
  日本生丝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桑树的种植,蚕的养殖,以及对机器、工艺的重视。
  当年日本因为生丝质量还不如法国这个后起之秀,卧薪尝胆,引进机器设备,并且让日本达官贵人家的妻子与女儿都强逼着进入工厂学习技术,成为一批中坚的技术力量。
  现在日本生丝业的成就无比辉煌,占了世界生丝产值的五分之三,让人咋舌。
  其实,在桑树种植与蚕的养殖上头,李安生有办法远远超过日本,用来弥补其他方面的落后。
  机器设备的更新、生产管理经营改善等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用农业上的成就来弥补。
  李安生听到张謇一口答应,让大生纱厂上市融资,也是很受鼓舞,必须要尽快替棉纺织工业树立一个典型,这才能使得国内的棉纺织商人与生丝业商人相信他,听从他的指挥。
  将具体事务交给从黑龙江过来的梁文达之后,李安生与载洵等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轮船,也许等他回来,上海已经发生了不少变故,自然是好的一面。
  不过,李安生他们刚上船,就遇到了一场刺杀,当然,有惊无险。
  随行特工早就发现了异常之处,所以对方一出手就立即控制住了对方。
  “我跟你拼了,你这恶魔,你还我的事业,还我的前途。”
  一个日本人疯狂的叫嚣着,被踩在地上,依然不肯乖乖听话,自然招惹来一顿痛打。
  前来刺杀的有三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姓,大仓。
  这个领头的,是前日本大仓组的董事长,大仓喜八郎的儿子大仓建木。
  为什么要加个前字呢,原来是大仓组倒闭了。
  当然,之前的大仓组还是叫做大仓商会,还没有跨出成为大仓财阀的最后一步。
  大仓商会是日本的新兴大公司,在“台湾出兵”、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通过贩卖军火大发战争财,一时被称为“政商”。1902年开始在朝鲜和中国的积极投资,兴办南满洲鸭绿江制材公司,抚顺湖煤铁公司,本溪湖煤铁公司等。在日本国内开办啤酒、皮革、化工、制麻等大企业。
  本来大仓商会准备在今年或者明年改组为大仓组的,正是跨入日本财阀的行列,可是,却忽然灰飞烟灭了。
  为何,自然是李安生的功劳。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抚顺、本溪地区活动频繁,大仓商会于1905年以采煤供军用为名,强行开采本溪湖煤炭资源,中日交涉事宜增多。
  之后大仓财阀频频挑起中日争端,成为了两国交涉的中心。
  李安生很是看不惯大仓财阀的做派,私人出资在抚顺与本溪以及鞍山等地兴办煤铁公司,注资一千多万两银子,将大仓财阀用不计损失的代价来进行恶性竞争。
  同时由于本溪湖地处山区,煤炭、木材、山货等资源丰富,人烟日渐稠密,匪患屡起。
  李安生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匪患嘛,很正常的,大家都懂的。
  日本守备队多次出动也奈何不得土匪胡子,吃了无数败仗,大仓财阀几经洗劫,损失惨重。
  今年李安生一声令下,继续对大仓财阀进行毁灭性打击,加上日本的新兴财阀三木青山明着帮助大仓财阀,实际上背后使阴招,成功的拖垮了大仓财阀,使得大仓财阀在中国的公司尽数破产,影响到了日本国内的的业务。
  凭借着财大气粗,山木青山正式的吞并了大仓财阀,成为日本排名前五的财阀。
  大仓财阀就此灰飞烟灭,所以,人家来拼命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