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唇枪舌剑 (第2/3页)
金镛答七品官。听到七品官说杀就杀,沃尔夫不禁心生畏惧,于是沙俄官员皆称李金镛是“一只虎”。 从那之后,俄方怕李金镛怕的要死,从来没有一个俄国官员敢在李金镛面前出过大气,更别提各种无理要求。 那个时候还是沙俄处心积虑要殖民东北的时候,更别提现在沙俄的重心已经转移,更加不可能开战。 可怜,可叹,竟然没有人能够看得清沙俄虚弱的本质。 将来李安生要当东北王,迟早要跟老毛子干一仗,所以,他一直在处心积虑的研究沙俄在中东铁路沿线的军事部署以及在远东的整个军力配备。 不将中东铁路拿下,甚至是将海参崴这个出海口拿下,他永远只能在关外当个土皇帝,连奉天都不一定能够拿的下来。 从奉天进入渤海,从海参崴进入日本海,从鞑靼海峡进入更加广阔的大洋,三条海洋生命线,缺一不可。 想要光凭借东北而称霸一时,甚至向列强国家迈进,海参崴跟庙街等地是无论如何要拿下来的。 哼,中东铁路也好,西伯利亚东段也好,还有沙俄苦心经营的海参崴等要塞,到时候都要便宜他。 想到这个,李安生就对霍尔瓦特这个临时管家态度好了几分,先替哥将中东铁路管理好。 “中将阁下,不知道哈尔滨忽然出现的那个什么水利会,这是个非法组织啊,您可知情?” 李安生随意的问道,笑容可掬。 霍尔瓦特处心积虑弄出来的水利会跟之前沙俄军警强逼华商交税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要控制哈尔滨的税务权力。 松花江通航权一直赖着不肯归还,也是中俄双方多次交涉的重点。 早在中东铁路修建初期,沙俄迫使清廷允许俄国船只通航松花江,运送筑路员工和器材物资,“铁路造成,俄船即应退出”。但铁路建成后的1903年,由中东铁路工程局将这些船只,就地移交给中东铁路管理局船舶部,设立航运公司,在松花江上经营航运,并限制、排挤在松花江航运已久的中国船只。 这就罢了,前任滨江关道道台杜学瀛昏庸无能,无法收回这项权力,老毛子反倒是变本加厉,前不久在哈尔滨设“水利会”,向中国船只征收水运捐税,盘查中国船只,甚至提出“要中国船只向俄国领事申领船牌,或由中国官员签发执照经俄国官员签字方准行驶”的无理要求,企图独占松花江航运。 “这个,这个么。”如果是其他清国官员,霍尔瓦特必定是要耍横撒泼,推的一干二净的,可是,他知道无法用言语来搪塞李安生,对方哪怕一点都不懂如何交涉如何外交,只要对方用横蛮手段,他就没辙。 过去清国没有人敢强硬,但是这个李安生不一样,他连人都敢杀,护路军都敢袭击,无法无天,这样的人可不是善类,好搪塞。 “这个水利会,只不过是为了协助俄清两国更好的管理哈尔滨,管理松花江航道。过去并没有这方面的妥善管理,使得整个航运极端混乱,考虑到大量我国船只的存在,不得不设立这个水利会来协助理顺松花江航运。” 霍尔瓦特耐心的说道,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 首任滨江道道台杜学瀛虽因在任时“颓靡自私,罔知政体”被朝廷革职,但其初创的关道衙门徇私舞弊之风盛行,办事效能低下,这是事实,正好给俄国人钻了空子。 李安生有条不紊的说道:“既然过去我们关道衙门办事不力,那么我如今到任,必然会在这方面亡羊补牢,尽快完善各项市政管理,至于水利会,感谢他们在前任关道道台不作为的情况下,为哈尔滨做出的贡献。但既然我现在锐志改革,他们的好意我就心领了。我希望尽快将这个临时机构撤销,以免发生争议。” 是啊赶紧撤销,不然得话,是要有争议的,这个争议,就不是要不要撤销,而是李安生采取暴力手段强行清除之后的争议。 霍尔瓦特看到李安生眼中的冷芒,内心一凛,似乎感觉到了无边的杀意。 这家伙,果然是动不动就要喊打喊杀的无法无天人物,继续让他在哈尔滨带着,实在是大祸害。 他平日在哈尔滨就是个土皇帝,说一不二,手下官员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思,结果近日给李安生三番四次落了面子,居然忍住没有发作,让在场的许多俄国官员震惊无比。 当然也有人很不服气,比如沙俄驻哈远东军后方司令伊万诺夫中将。 刚才伊万诺夫中将给李安生落了面子,一直有怒火烧在心头。 之前沙俄非法的 “哈尔滨实施自治问题审议委员会”便是他为主席,经过长期策划,制定了《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章程草案》。 他可是霍尔瓦特的头号助手,去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公布《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章程》,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其实李安生先前也是故意落他的面子,这个“公议会”,以及由“公议会”选举产生的沙俄市政机构“哈尔滨市董事会”都跟他有关。 “李大人,你们的能力我很质疑。如今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