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太后,不可以 (第2/3页)
御前告状,告巡警部草菅人命,必定是要滚钉板的。 而滚钉板本来就是酷刑的一种,过后不死,人也基本废了大半,皮开肉绽,衣衫尽碎。 王恩喜将簪子拔下,将如云的头发披散下来,伏地说道:“草民本是女儿身,一直对外宣称为男人,便是想要避祸。还请太后恩准,草民愿一死,来换回清白。” 是啊,她是女儿身啊,她是个清白的女子,自然不愿意在人前露出身体。 王恩喜本名王喜儿,出身京剧之家,父母因为戏子的身份尝尽苦难,她自己因国姿天色,生怕招惹祸端,所以一直以男儿形象出现。 慈禧见恢复女装的她媚态横流顾盼生姿,果然是倾国倾城之貌,只是心里也颇为敬重,这女子竟然能冒充男儿,不想因自己的美貌而去攀附富贵。 像她这般的美貌,到王府当个小妾也是能挑拣一番的,倾国倾城之貌啊,难为她居然能够吃苦,品行高洁。 王喜儿自述,戏子名伶也是贱格,在民间想要找到良配不易,只是这姿容便是惹祸的根由,所以想以男儿俊朗的形象,遮掩自己的姿色。 杨小楼父亲当年也因为一桩婚姻而闹起了官司,陷进冤案之中,若不是慈禧太后过问,只怕早被人害死,闻言上前哭求,“太后,还望您老人家发发慈悲,救人一救,戏子虽贱格,但有真性情。” 杨月楼案也是清朝四大冤案之一,当年杨月楼是红极一时、人人皆知的名优,因与韦氏富商女儿私定了终身,却被诬陷为拐盗罪。优伶一向被视为贱民,而韦姓茶商则不仅属良家,且捐有官衔是有一定身份、家资小富的商人,杨月楼以“贱民”身份娶这等身家的“良家女”,违反了“良贱不婚”的礼法,要不是慈禧过问,只怕也早就含冤不得雪了。 后来杨月楼忧愤改名为杨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对官场黑暗及当时戏子社会地位低下处处受欺的不满。 杨小楼也继承了父亲的这种悲愤,自己行事很是小心,生怕为这个黑暗的世界所吞没。 谭鑫培上前磕头,拉着杨小楼一同哭着表示愿意代替王恩喜一同滚钉板。 慈禧太后被“戏子虽贱格,但有真性情”这句话所感动,也不再询问王喜儿为何执意伸冤,特地开恩,免去了滚钉板,当堂摆开架势,要当一回清官。 同时她又让侍卫去将胖叮当与五儿提来,亲自审问。 至于王恩喜所告的莫贵等人,自然也是要一并告的,索性都传了过来。 慈禧又宣那桐见驾,不过片刻,那桐便匆匆赶来。 刚进宫门的时候,他便听说了太后亲自审问李安生谋逆案的缘故,不由暗骂王恩喜多事,谭鑫培等人也是失算。 告诉他此事的人是庆亲王的耳目,想必庆亲王那边也已经听说了此事,只怕现在已经在想对策,自己可别扯进这里头去。 “那桐,你来说说,到底是李二愣像革命党多些,还是莫贵等人栽赃陷害多些?” 慈禧颇有玩味的问着那桐,让他一头冷汗。 怎么就变成莫贵等人栽赃陷害呢?为何栽赃陷害?那桐有些疑问,忽然联想到今日先有谭鑫培等人进宫唱戏,才有了这么一出,便想了通透。 太后故意提莫贵,自然不是受了谭鑫培等人的影响,加上首先传召的便是他,他自然明白了几分。 也不用他为难,谭鑫培已经替他说了,“老佛爷,这莫贵丧心病狂,上次居然大闹周家戏园子,还辱及草民,品行堪忧啊。” 那桐自然识趣,点着头,将之前莫贵等人所作所为一一道来,并且明了慈禧太后将此案当做冤案审理,于是又将莫贵等人的恶言恶行详细汇报,报了被骂老兔子一箭之仇。 慈禧太后听闻莫贵的恶行之后,震惊莫名,宗室中竟有如此不知廉耻之人,无形中对巴义鲁与莫贵生出厌恶。 那些个想夺人家产的,找人当枪使,也要找像样的人,这不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脸么。 王恩喜又指出钱家为了谋夺梅家财产,由莫贵出面,强逼梅家长辈做主,将梅家女儿嫁于钱广闻之子钱振宇,双方过节颇深,故意陷害事出有因。 那桐也指出这钱振宇同样也是与莫贵一丘之貉,谁家女儿落入此人之手,必定是零落成泥魂销香断。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案子已经翻案一般,那桐心里也是暗爽,今日既不得罪庆亲王,还博了个美名。 没多久,莫贵与钱广闻等人都给带了来,反而是胖叮当与五儿还没带到。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莫贵却是看呆了,那,那个是王恩喜吗? 要不是有眼线报说王恩喜告御状,他们还真不敢相信,那个眉目流盼风情万种的穿戏袍女子,竟然就是王恩喜。 慈禧见了莫贵等人贼眉鼠眼,上来就朝着王恩喜色迷迷的看,心下就大为不喜,神情不豫。 莫贵他们哪里想到自己会因貌获罪,长的丑也不是他们的错啊,应该找他们的妈去,或者找他们爹,当时没有直接射到墙上去。 倒霉的莫贵也并不知道,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