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_第一百四十三章 边境大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边境大胜 (第3/3页)

以及前后工序的结合,等等。
  如果是需要特殊处理的,则要充分调试温度、压力,甚至是流量、湿度等工艺指标,不是那么简单。
  这些还只是基础,许多特殊工序都需要独特的工艺点,比如制造味精时发酵时间以及环境温度等等。
  凭借胖叮当的数据库,足够李安生打造一个领先时代的工业基础,只是需要积蓄,需要引导,甚至不足之处需要工业强国的帮助。
  小高炉已经出钢,但是李安生的要求更加高,他想要的最起码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诞生后的炼钢技术。
  目前试验用的一个50吨氧气顶吹炉已经接近完工,正在准备开炉炼钢,要是能成,就这个炉子每年就能有3000吨钢的产量。
  从50吨氧气顶吹炉到150吨炉子并没有多少技术门槛,而后者的年产量能够超过万吨,在这个时代可是个恐怖的数字。
  氧气制取也不难实现——毕竟将来合成氨也需要大量氧气,其他工艺条件也在逐步的完善,李安生很有信心,胖叮当的数据库可不是看的。
  在依靠小高炉出钢的同时,氧气顶吹转炉在试验中,铁矿也在不断的兴建中,各家工厂所需要的钢铁目前都是自产。
  眼下兵工厂规模虽然并不大,但仍然能够在优质钢铁的基础上,用不断被制造出来的各种机床实现军工体系的自我崛起。
  步兵炮就是个小小的考验,值得庆幸的是,兵工厂超额完成,技术很成熟。
  步兵炮虽然小,但是炮弹并不小,威力更是不小,这点俄军已经很明显的感受到了。
  薄薄的车厢铁皮不断的被步兵炮的高爆弹打穿,并且将碎片发散,杀伤车厢内的俄军——其实,反而是高爆弹的巨大震力震死了俄军。
  步兵炮抵近发射,就连后世小日本鬼子的豆丁坦克都受不了,多来几枚就要被震出一堆的碎零件。
  李安生给洪老六的命令是,直接将这六门步兵炮打废掉,支架等钢料带走,炮管与炮身直接炸废,反正是试验型号。
  于是,步兵炮猛烈的轰击着,完全不顾弹药与炮管的损耗。
  更多的士兵匍匐到近处,向许多车厢破洞内扔进一两枚手榴弹,然后车厢内便是一阵的欢腾。
  更有阴险的士兵将多余的炸药包点燃后用土法造的小型抛石机抛到车厢上头,然后便是轰的一声巨响,一个巨大的火球,然后呢,无数俄军在车厢内口鼻出血,被活活的震死在里头。
  也有士兵想起了特种作战方法,比如扔进几个烟雾弹,甚至是加了砒霜等毒物的特种手榴弹。
  总之是能想到的,就尽量使出来,反正俄军在步兵炮、手榴弹以及重机枪组成的火力封锁下,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洪老六跟李持国两个人根本就不想节省弹药,打光了也无所谓,只要能够尽量多歼灭俄军。
  李持国神乎其神的指挥艺术再次的体现,阴险啊,每次都能恰到好处,将俄军试图组织的反击打散掉,然后就是一阵穷追猛咬,撕碎俄军的反抗意识。
  以往这些事情老王林他们那干胡子们没少干过,可是,他们缺少重武器,也缺少合理的指挥,使得每次铁路破袭都收获没有这么大——哪怕是得到了谢垢与展玉伯等人的指点之后。
  黑龙江新军三个营的兵力在此,加上展仲宁的马营以及洪老六手下那一帮杀戮之王,对俄军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次并不是打了就跑,而是歼灭战。
  当俄军无法依靠铁皮车厢来阻挡死亡镰刀的时候,这场战事的走向基本已经确定。
  而当俄军大股的沿着铁路线溃散时,之前隐蔽起来的迫击炮也开始发威,骑兵们挥舞着马刀收割生命,更多的俄军在军官被狙击之后跪地投降。
  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俄军依然没有吸取教训,腐朽僵化的军队注定没有太大的战斗力,注定要成为黑龙江新军这支全新队伍的磨刀石。(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