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炸膛的迫击炮 (第2/3页)
子加温之后捶打金属,使其焊接在一起,费力又不讨好。 吴彦不得不再次化身为科学家,研究出了手工电弧焊技术。 而要研究这项技术,就得先把电发明出来。 说发明其实并不严谨,因为早在1800年,就有人发明出了电池,也是人类史上的第一个电池,叫做伏打电堆。 而在1820年,就有人发现了电磁现象。 虽然此时尼古拉-特斯拉还没有出生,但吴彦也能够制造出手摇发电机,然后让武功高手高速、匀速的摇动手摇发电机就是了。 可问题在于,有了电,吴彦却没法制造焊条。 焊条的技术难点在于药皮,所谓焊条其实就是药皮包裹这钢丝,钢丝好造,但成分非常复杂的药皮,却需要化学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能够造出来。 眼看着太平天国的残余越来越少,吴彦也只能暂时放弃,等待下一次穿越之后再说。 万一到时候就不用自己搞发明了呢? 不过还有一个东西,吴彦一定要发明出来,这是他上一次御驾亲征的时候,暗中发过誓的。 石达开都能够想到用铁盾来保护火炮,那清廷肯定也能够想到,而且清廷比太平天国掌握的资源多太多了,真的要是准备充分,吴彦就算是有白马义从也有些难打。 通过胜宝和雷以诚这两个卧底传来的消息,清廷甚至是更进一步,专门为火炮打造防御铁甲。 可以理解成,把火炮变成人力、畜力推动的‘坦克’。 所以吴彦一定要研究出迫击炮。 火炮虽然也有一定的射击弧度,但角度远远不如迫击炮高。 而且相比于现在大明、清廷,甚至是列强诸国使用的火炮,迫击炮无论是在射程上,还是在便携性上,都有非常大的优势。 真正的便携迫击炮,力气稍微大一点的,一个人都可以扛着两三个赶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就是大约七十年之后,迫击炮的射程就能够达到400至5000米。 吴彦要造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纪的迫击炮,炮架子其实并不难,由托架、缓冲机、螺杆式瞄准机和脚架组成,技术难点在于提升射击稳定性的缓冲机,以及瞄准目标的螺杆式瞄准机。 不过吴彦也不准备多造,先搞出来十个‘实验室样品’就行了,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只需要在关键时刻用出来,就足以决定整个胜局。 迫击炮的炮弹,其实可以看成是大号的‘子弹’。 和吴彦已经能够量产的7.62口径的子弹不同之处在于,白马神枪的子弹射出来的弹丸是实心的,而炮弹射出来的弹丸,却是爆裂弹。 这种类似子弹的炮弹,也叫定装弹,弹丸和药筒(发射药)是合而为一的,也有分装弹的说法,那就是炮弹的弹丸和药筒是分开的。 技术吴彦是有的。 可生产环节却有很大的麻烦。 “又炸了?” 听到一声轰鸣时,正在调试炮击炮炮架的吴彦,就拿起望远镜看向了三百多米外的炮房。 一间低矮的平房已经塌了一半,有人已经冲进去抬出来了一个浑身是血,不知道是生是死的工人。 吴彦的心情就更不好了。 除了心中有些许的不忍之外,还有对于事故率太高的惆怅。 制造炮弹和制造子弹不同,子弹就算是不小心引燃了火药,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只要不是所有火药都放在一起。而炮弹因为需要填充大量火药,一个不小心那就是直接爆炸。 为此,吴彦特意命人建造了几个炮房,在平原地带一一隔开,就是避免聚集制造的情况下,一个不慎全都玩完。 可即便如此,这也是开始实验制造炮弹的三天时间以来,出现的第二次事故了,还是吴彦亲眼看到的第一次事故。 不仅是事故率太高,成品率也相对的低下。 合格的72毫米炮弹炮弹,总共也才造出来了四十三枚而已,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个真正合格的,那就要等到用的时候才能够知道了。 就算是现代工艺制造的迫击炮炮弹,也有放进炮架子的时候直接炸膛的情况,更何况是现在的工艺水平呢? “陛下,那名工人死了。” 听到这个汇报,吴彦也没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