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空头_第726章 曰本未来的国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6章 曰本未来的国运 (第2/3页)

应该有所有人为此而买单。”
  当天。
  东京经济报解读了三重康野的发言。
  三重康野认为,金融机构在房地产上的无限制杠杆,是这些机构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
  但在此前,大藏省严格强调了银行机构对于杠杆的限制,对于贷款资质的严格审查以及预防系统性风险的措施和规定。
  银行机构却忽视了这些问题,放松了贷款审查甚至出现了鼓励透支消费等损害金融系统正常有序发展,央行、政府和所有人,没有义务为这些机构犯下的错来买单。
  这是一个不容反驳的事实。
  因为在大藏省调查的结果中发现,这些破产的银行机构,大规模坏账都是建立在银根放松的苦果上。
  有许多客户,本身资质非常差,却利用以贷养房,以房养贷的杠杆效应。
  正是这些杠杆爆发,导致了这些金融机构如今的困局。
  所以,央行没有理由为金融机构违背银行法所犯下的错误,令全体国民为此买单。
  东京经济报头版,将三重康野的头像作为封面,编辑了:三重野康行长宣布,“坏孩子”不应该去纵容他继续犯错。
  随之,该篇报道就受了全体国民以及政府的支持。
  因为从道理上来说,这些破产的银行,受到损失的储户,都是‘罪有应得’,那么“害群之马”就死给大家看看是理所当然的事。
  央行不能被这些机构的错误绑架,国民更没有义务为这些金融机构的错误而买单。
  随着三重康野在媒体前公开了央行的战略。
  央行诸多嫡系高管,单独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
  “我认为,央行必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避免被破产清算,否则如果储户损失巨大,恐慌情绪可能会继续蔓延,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持续扩大。”
  森永贞一郎这位央行嫡系,深知此时必须帮助这些银行和信用机构走出困局,才能够强化央行在金融体系内的权柄和威望。
  当然,从某些程度上来说,他说的也并没有错。
  位于东京的银行机构如果都破产,按照破产法清算,没有央行兜底,储户损失巨大的话,很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听到这话,佐佐木直也跟着说道:“我赞同前川君的提议,这三家机构有一千多万储户,如果无法将他们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恐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按照曰本银行法,需要存款保险公司保证储户资金安全,但成立于1971年的存款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只有800亿日元,远小于两家信用社存款总额。
  也就是说,至少有数千亿日元的缺口,需要央行来兜底。
  谁都没有去说,这些钱其实就是来自于其他国民的财富,但上午收到第一劝业银行资不抵债的消息,央行这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第一劝业银行在金融系统的权重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一旦破产,央行势必会受到巨大的麻烦。
  央行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接盘侠”来接下东京协和与安全金融,但房地产价格仍旧在下跌,根本没有其他银行愿意承担这两家信用社。
  24小时不眠不休后。
  央行和财政部拿出了方案:由日本央行和其他几家私营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一家新银行:东京共同银行(tokyokyoudoubank),简称tkb。
  这家银行,将会接手这东京协和、安全金融信用社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其中央行出资200亿日元,其他私人金融机构出资200亿日元;新银行tkb注册资本400亿。
  显然,央行自己成为了“接盘侠”。
  也因此。
  这个方案遭到日本媒体和的强烈批评。
  曰本央行赶紧申明,央行的做法基于《银行法》第25条例,央行作为最终支付人,向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帮助。并认为,三重野康混淆了一个事实,最终支付人只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而不是直接出资成为股东。
  当天《朝日新闻》援引曰本央行新闻发言人的表述,这是《银行法》成立30年来央行首次使用第25条款!
  等到三重康野知道央行背着自己做出的决定,昏暗的眼神闪过一丝落寞之色,他并没有大发雷霆责怪那些同僚的阴奉阳违,只是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
  坐在明亮的白炽灯下,三重康野看着第一劝业银行递过来的财务状况,看着看着,眼神渐渐变得迷离。
  三重康野没有上任之前的88年年底,政府短期国债总规模为21.2万亿,而央行一家就持有15.3万亿,基本是一家通吃的局面。
  曰本经济腾飞,相当部分得益于央行一方面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